【考点】2020年骨外科主治医师《相关及专业》: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2020年02月18日 来源:来学网

  化脓性骨髓炎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感染途径

1.血源性骨髓炎

2.创伤后骨髓炎

3.外来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病因

  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乙型链球菌,嗜血属流感杆菌。

2.临床表现

  年龄——儿童;

  病史——外伤;

  部位——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

(1)局部表现

  早期:只有患区剧痛,肢体半屈,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

  数天后:局部水肿,压痛更为明显——骨膜下脓肿;

  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都更为明显。

(2)全身表现——重!

  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儿童:烦躁不宁、惊厥。

  重者: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3)转归

  自然病程3~4周。

  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3.临床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90%;

(2)血培养(+),在寒战高热期抽血培养;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抽出液体作涂片与细菌培养——确诊;

(4)X线

  起病后14天内无异常发现。

  早期——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

  后期——散在虫蛀样骨破坏与死骨形成。

(5)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6)核素骨显像:

  发病后48小时即可有阳性结果。

4.诊断——早!

(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3)明显压痛;

(4)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因诊断:获得致病菌。反复作血培养与分层穿刺液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

5.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和深部脓肿

  急性骨髓炎毒血症症状重,好发于干骺端,疼痛剧烈,但压痛部位深,表面红肿不明显——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

  鉴别困难可作小切口引流,骨髓炎可发现骨膜下脓肿。

(2)风湿病与化脓性关节炎

  特别是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有高热。

  疼痛部位在关节,浅表的关节可以迅速出现肿胀与积液。

(3)骨肉瘤和尤文肉瘤

  可有肿瘤性发热。

  但起病不会急骤,部位以骨干居多数,早期不会妨碍邻近关节活动,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并可摸到肿块。

6.治疗——早!

(1)抗生素:早期\联合\大剂量。

  发病5天内使用。

  联合应用:针对G+球菌+广谱。

急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疗后效果评估(总结,)

治疗结果

评估

下一步

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最好的结果

无需手术,但抗生素连续使用至少3周

②出现X线片改变后,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脓肿已被控制,
有被吸收的可能

③全身症状消退,
但局部症状加剧

抗生素不能消灭脓肿

切开引流

④全身症状和局
部症状均不消退

对抗生素耐药、有骨脓肿形成或产生迁徙性脓肿

(2)手术治疗

1)目的:①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②阻止急性骨髓炎——慢性。

2)时机: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

3)方法: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

  【小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原创记忆口诀()

  早期诊断选核磁,

  明确病因需穿刺。

  抗菌早联大剂量,

  三天无效手术治。

4)伤口的处理

①单纯闭式引流。②闭式灌洗引流。

  拔管指征:低位引流管留置3周;或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3次培养阴性。

5)辅助治疗

  全身:隔1~2日输给少量新鲜血——增加抵抗力。

  局部:肢体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1.病因

①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演变;

②低毒性细菌感染,发病即为慢性。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部分为混合感染。

2.临床表现

  不活动阶段可无症状。

  骨失去原有的形态,肢体增粗及变形。

  皮肤菲薄,色泽暗,有多处瘢痕。

  窦道口长期不愈合,流出臭味脓液。

  肌肉纤维化——关节挛缩。

  急性感染发作——表面皮肤转为红、肿、热及压痛。体温升高1~2℃。原已闭塞的窦道口开放,排出多量脓液,有时掉出死骨。

  死骨排出后窦道口自动封闭,炎症逐渐消退。

  【转归】

  窦道口皮肤反复受脓液刺激——癌变。

  儿童骨骺破坏——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肢体缩短畸形。

3.放射学变化

  早期:虫蛀状骨破坏与骨质稀疏,逐渐出现硬化区。

  骨膜掀起并有新生骨形成,部分呈三角状,状如骨肿瘤。

  新生骨逐渐变厚和致密,坏死脱落成死骨——完全孤立的骨片,没有骨小梁结构,浓白致密,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空隙。

  因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CT。

4.治疗——手术为主——病灶清除术。

  原则:消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

(1)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

(2)禁忌证:

A.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

B.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须待包壳生成后再手术。

(3)方法

1)清除病灶:病灶清除是否彻底是决定术后窦道能否闭合的关键。

2)消灭无效腔:

①碟形手术——无效腔不大,削去骨量不多者;

②肌瓣填塞——无效腔较大者;

③闭式灌洗——小儿;

④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填塞和二期植骨。

3)闭合伤口:伤口一期缝合,并留置负压吸引管。

  【补充】碟形手术

  把深如壶状或瓶状死腔变成口大底浅的碟状,

  以利于引流和周围软组织下陷而消灭死腔。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知行者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