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题】2020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基础训练(7)
2020年02月14日 来源:来学网【摘要】备考无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来学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基础训练试题,供大家参考复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来学网!
一、最佳选择题
1、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2、李时珍提出的“元神之府”是指
A、目
B、心
C、头
D、脑
E、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以及记忆力等,都由脑的功能活动所主管,故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
3、“太仓”指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4、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此外,也要掌握其他六腑的生理功能。
5、使内脏维持于固有位置而不下垂是依赖于气的
A、固摄作用
B、气化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作用
E、温煦作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的相对稳定等作用。
6、贯心脉而推动血液循行的气是
A、宗气
B、营气
C、元气
D、肾气
E、卫气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气的生理功能: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故本题答案选A。
7、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卫气的功能是可以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8、下列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
B、手少阴经与手少阳经
C、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D、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
E、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正确答案】 B
9、可以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A、督脉
B、任脉
C、带脉
D、十二正经
E、冲脉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
10、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全面性
D、普遍性
E、复杂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后天因素影响体质的认识。
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均可对体质形成影响,使体质具有可变性。
二、配伍选择题
1、A.阴阳偏盛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1> 、身热反欲盖衣被,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应属真寒假热之证。
<2> 、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阳亡失——亡阳,临床多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2、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 、气滞引起血瘀的理论基础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气滞引起血瘀,气行不畅出现气滞,导致血行不畅出现血瘀,说明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体现的是气能行血的关系。
<2> 、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气虚引起血虚,体现的是气能生血的关系。精可以转化为血,亦需气的作用,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导致血虚。
<3> 、“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血虚者,可以进一步引起气虚。血脱者,气亦随脱。体现的是血能载气的关系。
3、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1> 、主受盛化物的脏腑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2> 、主传化糟粕的脏腑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3> 、以降为和的脏腑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