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李某,男,80岁,退休,丧偶。2003年1月12日初诊。
平时嗜好吸烟30年,每日1包。咳嗽反复发作30年,每年持续咳嗽3~5个月已3年,近2个月咳嗽复发,于外院予抗生素静滴治疗,咳嗽减轻。目前以干咳为主,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时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查体:T37.2℃,P7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形体偏瘦,口唇无发绀,心率70次/分,两肺闻及湿啰音,咳嗽后消失。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8×10(来学网)/L,中性粒细胞70%。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咳喘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正确答案:
患者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80岁 职业:退休 婚况:丧偶
主诉:咳嗽反复发作30年,复发2个月。
现病史:30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并反复发作,每年持续咳嗽3~5个月已3年,近2个月咳嗽复发,于外院予抗生素静滴治疗,咳嗽减轻。目前以干咳为主,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时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消瘦,神疲。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吸烟30年,日一包。
体格检查:T37.2℃,P7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形体消瘦;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质红,苔少。脉象:脉细数。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两肺可及湿啰音
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8×10/L,中性粒细胞70%。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患者耄耋之年,病变日久,且嗜好吸烟,灼伤肺阴,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则咳嗽反复,干咳不已,咳声短促。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故痰少黏白,痰中夹血。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则咳声嘶哑,口干咽燥。阴虚火旺,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阴精不能充养而形体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咳喘相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不伴喘证,喘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正如"喘以气息言……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临床可出现由咳致喘,表现为咳喘并作。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反复发作30年,每年连续咳嗽3个月,且超过2年。
2.双肺闻及湿啰音,咳嗽后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8×10/L,中性粒细胞70%;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西医鉴别诊断:当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后者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病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诊断:肺阴亏耗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花粉15g 百合15g
桑叶12g 扁豆12g 甘草6g 贝母12g
杏仁9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休息,戒烟,注意保暖,吸氧。
2.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雾化促排痰,对症治疗。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