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3833.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 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应对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复核,及时调整盾构姿态。 【问题】 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简要写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房屋沉降? 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5.事件四中,简要写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调整盾构姿态?
3834.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工程,双向四车道,桥面宽度28m。上部结构为2×(3×30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下部结构为盖梁及130cm圆柱式墩,基础采用φ150c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薄壁式桥台,基础采用120c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基础均为端承桩。桥台位于河岸陆上旱地,地层主要为耕植土、黏性土、砂性土等,台后路基引道长150m。0号桥台构造如图2所示。 [2565_62.gif]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桥台桩基施工前,项目部对台后路基引道用地进行场地清理与平整,修筑施工便道、泥浆池及安装泥浆循环系统等临时设施,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二:桩基钢筋笼设计保护层为40mm,钢筋笼在加工场地完成加工后,存放了3层。钢筋笼中预留声测管,便于后续桩基检测。桩基成孔及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进行二次清孔。经检验,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规定,孔底沉渣厚度为150mm,项目部随即组织灌注水下混凝土。 事件三:T梁在存梁区存放时,存放层数过多,被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改。 【问题】 1.给出图2中构件A、B的名称。 2.列式计算上部结构预制T形梁的数量及图2中构件A的混凝土体积(单位m^3,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3.事件一中,泥浆池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可分为哪些组成部分? 4.事件二中,钢筋笼堆放层数是否妥当?一根桩的钢筋笼应预留几根声测管,对应的桩基检测方法是什么方法,主要检测什么内容? 5.事件二中,项目部是否可以组织灌注水下混凝土?说明理由。 6.事件三中,预制梁存放层数应满足什么要求?
3836.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撑(如图5、图6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6)预应力系统安装;(7)内模就位;(8)顶板钢筋绑扎;(9)工序E;(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11)施加预应力;(12)工序F;(13)落模拆底模;(14)模架纵移。 [2565_60.gif] [2565_61.gif] 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1)主梁(横梁)横向内移;(2)主梁(横梁)横向外移;(3)主梁(导梁)纵移过孔;(4)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位;(5)解拆模板、降下主梁。 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 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并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 (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3)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4)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问题】 1.写出图5、图6中构件A、B、C的名称。 2.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 3.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4.分别计算或评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 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
3837. 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形尺寸3.9×10.5m,标准段横断面布置有四个舱室,从左往右分别是舱室一、二、三、四,见图1所示。采用明挖法施工。 [2565_63.gif] 施工方案安排的施工工序如下:施工前准备→垫层施工→底板模板施工→A→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拆除底模板侧模→传力带施工→B→侧墙内模及隔墙模板安装→满堂支架搭设→C→侧墙外模安装→D→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架拆除→E→土方回填。 顶板满堂支架采用φ48×3.5mm盘扣式支架,立杆纵横间距均为900mm,步距1200mm。施工单位编制了模板支架施工方案。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插入立杆长度均不得小于100mm,丝杆外漏长度不宜大于400mm,扫地杆距离底板以及顶托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大于650mm。架体拆除自上而下逐层拆除,同层杆件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拆除。 事件一:管廊设置在既有道路的机动车道下,采用分段施工,封闭施工,对既有道路车辆和行人进行了导行,设置了交通组织平面示意图。 事件二:在管廊回填时,工人在操作轻型夯土机械时发生漏电,导致一工人发生触电,所幸并未造成严重伤害。 事件三:设计无要求时,施工方案要求回填压实度应达到90%,管顶500mm不得使用重型及振动压实机械碾压。 【问题】 1.施工方案中的A、B、C、D、E分别是什么工序? 2.分别检查舱室一、二、三、四,是否存在不妥或错误? 3.盘扣支架施工方案中的内容,有何不妥,请改正。 4.综合管廊相对于传统的管线埋地敷设施工方式,有何优点? 5.回填过程中,夯土机械夯实操作时,如何防止触电事故。 6.事件三中,有何不妥,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