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会工作师实务模拟强化习题及答案2
2017年12月28日 来源:知行者教育 1[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王某某,男,49岁,秀英街道某某村人。1989年伙同他人参与盗窃19次,作案金额2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服刑期间,他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改造,有后悔表现,获得多次减刑,于2004年提前释放,继续接受社区矫正。
王某某跨出监狱那天,妻子亲自带着4个女儿接他回家。当年坐牢的时候4个女儿尚未成年(最大的7岁、最小的5个月),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妻子也衰老了很多。回家的路上他非常苦闷:一是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感到无脸见人,有愧于妻女家人;二是面对阔别十几年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今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是否接纳自己?顿时感到天地间一片迷茫,愧疚、自卑、苦闷、彷徨、无助一齐向他袭来,面对亲人们殷切的目光,该何去何从?他自己感到一片茫然。
问题:
1.王某某面临的问题和需求都有哪些?
2.在优势视角看来,王某某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针对王某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王某某面临的问题
(1)自责,感到愧对家人。
(2)担心社会大众不能接纳自己。
(3)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
(4)缺乏生存的能力。
2.王某某的服务需求
(1)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即找到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
(2)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即接受心理辅导、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社会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服务,以适应社会生活。
3.王某杲的“优势”
(1)改造积极,改过自新的动机强烈。
(2)王某某的妻子和孩子一直对其不离不弃,是他重要的支持系统。
4.社区矫正介入策
(1)通过宣传社区矫正制度的意义及措施安排,使王某某提高认识,服从监管。
(2)根据王某某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3)为王某某争取就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帮助其寻找工作。
(4)为王某某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其自我价值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5)从改善社会环境人手,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2[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问,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简答题](方案设计题)
李奶奶,82岁,高级英语教师,喜好英语、歌剧、绘画等,兴趣广泛,三个子女生活优越,对老人的精神生活不闻不问。老人认为年岁已高,经常生病,选择住进了本市某一福利院(敬老院),可是日子一长觉得无聊,有才华无处施展,进而心里烦闷,精神不振。社会工作者发现,像李奶奶这样有文化有素养又积极活跃的老人在该福利院也有不少,福利院设置了手工编织、老年舞蹈、戏曲(主要是学校老师)前来定期教授,可是激不起老人们的兴趣,大部分流于形式。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选择一个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以增强老人积极的延年益寿。
2.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
参考解析:
该题应该属于较难的题目。这类题目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考查的是考生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的透彻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服务方案设计通常包括问题的陈述与分析、服务方案设计、方案执行和方案评估4个主要阶段。首先,第一部分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找出服务对象相对应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表述;第二,根据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结合老年学理论,在服务方案设计中提出目标、阶段任务、解决措施等;第三,方案执行即是介入行为/活动;最后,在完成服务计划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计划的实施做一个评估,看看设计的服务目标是不是实现了。考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这样的方案设计题回答得比较完善。
1.问题的陈述分析: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在生活饮食、居住、生活照顾方面满足的同时,更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关心。像李奶奶这样,退休之后有才华无处施展造成闷闷不乐,同时她属于高龄老人,对亲情的依赖也越来越多,包括生活照料和情感沟通。
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机构老人的需求,设计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1)方案的目标:协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享有健康、温馨、愉悦的机构生活环境,为老人提供各种支持性的服务,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方案实施策:
①动机激发小组:老年社会工作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让老人参加个人和群体活动。通过公开通告、机构推荐和访谈的方式招募和甄选10—12位像李奶奶这样有才华又热心的老人,开展动机小组工作,小组活动总共6~12节,每周举办一次,旨在培养老人志愿者领袖,发挥老人的才华,增强他们的价值感和自尊感,同时积极为机构作贡献,教授她们沟通技巧、礼仪社交、志愿者价值观、活动设计等知识技能。
②针对老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重新设置各种兴趣班,增加英语学习班、读书读报班等,将内容和形式更符合老人的需求。尽量利用机构本身的资源,如聘请李奶奶担任英语兴趣小组的授课老师。
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发挥老人的特长和作用。比如通过小组工作培养的老人志愿者领袖共同讨论设计一台晚会。
④在机构内外的志愿者队伍,定期为机构老人们提供服务,特别是精神慰藉服务。
⑤在机构开设家属探亲活动日,在活动日当天举办如何与老人沟通、老人心理活动知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等系列讲座,让子女了解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和需求,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以机构名义发出相关活动内容的信件或打电话给子女。
(3)方案的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和机构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4[简答题]案例: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其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
淑华经常和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她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3.从个人、小组、社区等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参考解析:
1.增能理论的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中行动。(2)社会环境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3)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4)服务对象都是有能力和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通过共同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的压制和无力感,使其获得能力并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5)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因此,淑华的无力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在家庭结构和互动中的负面经验,另外淑华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有限。
2.优势视角:
淑华的个人资源:吃苦耐劳,勤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婆婆和女儿,比较有能力;
环境资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其所在村服务;涉华的姐妹是重要的支持力量,而妇联、派出所是可以动员的资源。
3.介入策:
个人层面:情绪疏导,改变认知,优势视角重建自信,重新规划人生,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家庭治疗,:
小组层面:妇女发展小组,支持小组.共同发展等。
社区层面: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争取资源和政策。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增能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其知识点是社会工作专业很核心的知识,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中多处涉及,希望考生比较学习?此题是重量级的题目,能够独立做答此题,相关的试题都能解答。
5[简答题] 案例:小杰,12岁,因幼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小杰的双脚不能自行站立、独立行走。
当时小杰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此,没有对他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这给小杰的生活、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转眼小杰到要人学的年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也能给小杰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因小杰双脚不方便,且担心他会因此而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小杰的父亲就没让他按时入学,而是请人在家中单独教小杰好好读书写字,同时也非常注重小杰在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看N4,杰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就请老师教他学习绘画,后来小杰又喜欢上唱歌,于是小杰的父亲又找来声乐老师教小杰唱歌,基本上小杰喜欢什么,父亲都会及时请相关方面的老师来教小杰什么。久而久之,母亲感觉到这样有些不妥,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某社会工作事务所,向事务所里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请针对小杰的情况,分析他所面临的困境与需要。
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参考解析:
1.小杰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需要主要有:
(1)康复需要:小杰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双脚不能独立站立行走,也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
(2)教育的需要:小杰的父母因担心小杰受他人歧视,在适龄时不让小杰正常入学,只在家中接受少量家庭教育,使得小杰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
(3)社会化的需要:小杰封闭在家里,没有朋辈交往,脱离社会,造成社会化困难。
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通过社区康复,残疾人不仅要实现身体功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应实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2)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对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
(3)因地制宜的原则。社区康复应依据社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资源状况和康复对象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的社区康复模式开展工作。
(4)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尽可能动员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
(5)因势利导的原则。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动员资源,利用政府及慈善组织和“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状态和参与社会生活。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社区康复服务应使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配合康复训练及回归社会等全部康复活动。
依据上述原则,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实施策应包括:
(1)为小杰进行康复训练,连接社区康复资源,并配置一些适当的康复器具,进行必要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培养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同时注重小杰心理方面的康复和培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麻痹症对他日后生活的影响。
(2)联系康复机构,在医生护士的指引下,适当组织小杰及其家长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杰多与外界接触,重返社会。
(3)联系特殊教育的学校或是愿意接受小杰的普通学校,并建议小杰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正常的学龄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
(4)协助小杰父母研制家庭可用的帮助康复的工作。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社会工作者本身虽然不能代替从事特殊教育服务的教师,但是可以全面介入这项工作的过程。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对小杰。要配合特殊教育工作者进行针对残疾人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小杰身心全面发展的课外训练。在小杰所在的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里,社会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及时开展小组工作以帮助他顺利地接受特殊教育。
(2)面对小杰的父母和其他人。家庭和社会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反过来也会从负面影响残疾人自身对残障的认识和态度,使他们更消极、自卑、退缩,不利于康复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的改善。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使小杰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要让他们知道,歧视、蔑视残疾人或过分呵护、怜悯两种极端的认识和错误态度都不利于小杰的康复,矫正这些不当行为和进行心理疏导。..
(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在帮助小杰和他的家人的同时,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要、社区康复的原则与方法,以及特殊教育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回答此题,首先,回答服务对象小杰的三个主要困境,此部分考生可同时参照教材中儿童的需要和残疾人需要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其次,简要回答教材中关于社区康复的6个原则,之后参考教材中社区康复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介入策;最后,结合教材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和特殊教育的老师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部分的内容进行回答。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