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精选】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必刷题(4)
2019年10月23日 来源:来学网1.中医学中“证”的含义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的表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辨证论治中“证”的概念的理解。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2.同病异治的实质是
A.证同治异
B.证异治异
C.病同治异
D.证异治同
E.病同治同
答案:B
解析:“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因此,“同病异治”实质上即是“证异治异”,亦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答案:D
解析: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故治疗时采取“补其不足”,即“虚者补之”的原则。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的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而宜滋阴制阳,用王冰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为“阳病治阴”;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的虚寒证,一般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以祛阴寒,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王冰所说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4.泻南补北法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乘
C.五行相侮
D.五行相克
E.五行母子相关
答案:D
解析:“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心烦失眠,遗精等。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这是水不制火时的治法,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
5.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答案:E
解析: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实际上是脾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6.津液的功能不包括
A.滋润作用
B.濡养作用
C.促进生长发育
D.化生血液
E.运输代谢废料
答案:C
解析: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
7.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督脉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8.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答案:C
解析:湿为阴邪,黏腻停滞,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9.“吐舌”提示
A.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B.阴液亏损,筋脉失养
C.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D.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
E.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答案:E
解析:“吐舌”提示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中风或中风之先兆多见歪舌。阴液亏损,筋脉失养多见痿软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多见镜面舌。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多见颤动舌。
10.太阳经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B.后头痛连项背
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D.巅顶头痛
E.头痛连齿
答案:B
解析:头痛: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枕项痛属太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