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复习资料:周围血管疾病(1)

2018年07月09日 来源:来学网

 

来学网寄语——学习和考试,是一种丰满感情状态,当你倾力融入了学习,就会越来越充实,越来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拿证的全部信心和正能量!来学网小编陪你一起复习!下面是来学网小编提供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周围血管疾病

  股 肿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的含义

  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

  股肿的发病特点

  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股肿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以致肢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而发本病。

  西医学认为血流滞缓、静脉管壁结构改变和血液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而外伤、手术、分娩、肿瘤等可直接诱发本病。

  股肿的诊断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肢体水肿、疼痛、浅静脉曲张三大主证,疾病后期还可伴有小腿色素沉着、皮炎、臁疮等。由于阻塞的静脉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肿胀较局限,以踝及小腿部为主,行走时加重,休息或平卧后减轻。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突然性、广泛性、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一般患肢的周径可较健侧增粗5~8cm。疼痛性质为胀痛,部位可为全下肢,以患肢的髂窝、股三角区疼痛明显,甚至可连及同侧腰背部或会阴部。疾病初期主要是表浅静脉的网状扩张,后期可在患肢侧的下腹部、髋部、会阴部都见到曲张的静脉。

  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指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内的腓肠静脉丛,顺行性生长、蔓延扩展至整个下肢静脉主干,或由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展到整个下肢静脉者。临床上此被称为混合型。其临床表现兼具小腿深静脉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由于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栓机化再通后,静脉瓣膜被破坏,血液倒流,回流不畅,引起的肢体远端静脉高压、瘀血而产生的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核素静脉造影、多普勒血流和体积描记仪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状况。静脉造影能使静脉直接显影,可判断有无血栓及其范围、形态及侧支循环状况,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亦有助于直接观察治疗效果。

  股肿的辨证论治 2011 2012

  辨证论治

  内治

  湿热下注证

  证候:发病较急,表现为下肢粗肿,局部发热、发红,疼痛,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代表方:四妙勇安汤加味。

  血脉瘀阻证

  证候:下肢肿胀,皮色紫暗,固定性压痛,肢体青筋怒张,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活血通脉汤加减。

  气虚湿阻证

  证候:表现为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

  治法: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味。

  外治

  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方法是芒硝500g、冰片5g共研成粉状,混合后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肢小腿肚及小腿内侧,待芒硝结块干结时,重新更换,发病后连用数日,可减轻患肢疼痛等症状。

  慢性期可用中药煎汤趁热外洗患肢,可选用活血止痛散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其他疗法

  西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张早期(72小时内)手术取栓和溶栓及抗凝、祛聚、降黏、扩血管等疗法。对于发生了急性肺栓塞和疼痛性股白肿、股青肿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救治。另外,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防止发生肺栓塞也是近年来常用的方法之一。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病因

  本病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痰浊瘀阻,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

  病机

  本病外由湿邪为患,与热而蕴结,与寒而凝滞,与内湿相合,困脾而生痰,是病之标;经脉受损,气血不畅,络道瘀阻,为病之本。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

  临床表现

  发病多见筋瘤后期,部位则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

  初期(急性期) 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

  后期(慢性期) 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弦,可有按压疼痛,或结节破溃形成臁疮。

  常见类型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为最常见,下肢多于上肢。临床主要是累及一条浅静脉,沿着发病的静脉出现疼痛、红肿、灼热感,常可扪及结节或硬索状物,有明显压痛。

  胸腹壁浅静脉炎 多为单侧胸腹壁出现一条索状硬物,长10~20cm,皮肤发红、轻度刺痛。肢体活动时,局部可有牵掣痛,用手按压条索两端,皮肤上可现一条凹陷的浅沟,炎症消退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多发于四肢,即浅静脉血栓性炎症呈游走性发作,当一处炎性硬结消失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出现病变,具有游走、间歇、反复发作的特点。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内治

  湿热瘀阻证

  证候:患肢肿胀、发热,皮肤发红、胀痛,喜冷恶热,或有条索状物;或微恶寒发热;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代表方: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

  血瘀湿阻证

  证候:患肢疼痛、肿胀、皮色红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代表方:活血通脉汤加减。

  肝郁蕴结证

  证候: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嗳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代表方: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外治

  初期 可用消炎软膏或金黄散软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局部红肿渐消,可选用拔毒膏贴敷。

  后期 可用熏洗疗法:当归尾12g、白芷9g、羌活9g、独活9g、桃仁9g、红花12g、海桐皮9g、威灵仙12g、生艾叶15 g、生姜60g,水煎后熏洗。有活血通络,疏风散结之功。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知行者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