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试题库(101-200)
2017年06月20日 来源:知行者教育
101.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主要的临床特点是
A 潜伏期短
B 剧烈而频繁的呕吐
C 上腹部剧烈疼痛
D 低烧
E 水样便
102.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要杀灭病原体时需对食品进行如何处理
A 低温贮存
B 使食物中心温度达60℃以上即可
C 使食物中心温度达60℃并维持一定时间
D 使食物中心温度达80℃以上即可
E 使食物中心温度达80℃并维持一定时间
103. 河豚鱼最毒的部位是
A 肾脏
B 血液
C 皮肤
D 眼睛
E 卵巢
104.肝肾损害型毒蕈中毒的有毒成分是
A 毒蝇碱
B 鹿花蕈素
C 毒肽类
D 类树脂物质
E 蜡子树酸
105.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
A 钼盐
B 美蓝
C 维生素C
D 硫代硫酸钠
E 葡萄糖
106.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根据采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 根据样本来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 根据研究的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107.孕妇产前检查次数是属于
A 数值变量
B 分类变量
C 有序分类变量
D 无序分类变量
E 以上都不是
108.病人的病情分级(轻、中、重)
A 数值变量
B 分类变量
C 有序分类变量
D 无序分类变量
E 以上都不是
109.概率(P)的取值范围是
A P≥1
B P<1
C 0≤P≤1
D P≥0
E P≤0
110.概率大小在0和1之间的事件是
A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B 小概率事件
C 必然发生的事件
D 随机事件
E 极可能发生事件
111.统计上通常将发生概率(P)≤0.05的事件称为
A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B 小概率事件
C 必然发生的事件
D 随机事件
E 极可能发生事件
112. 在统计学上的参数是指
A 总体均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C 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D 描述人群特征的指标
E 描述变量特征的指标
113.在统计学上的统计量是指
A 总体均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C 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D 描述人群特征的指标
E 描述变量特征的指标
114. 统计学上随机抽样目的是
A 消除样本偏性
B 消除统计误差
C 减少测量误差
D 消除抽样误差
E 提高统计效率
115. 研究一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时,画频数表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
A 确定组距
B 确定组数
C 列表划计
D 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出极差
E 以上都不是
116. 制作频数表时所分的组数一般选择为
A 5~10
B 8~13
C 13~20
D 20~25
E 25~30
117. 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应选择用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E 标准差
118. 一组数据的均数等于其中位数,描述这组数据的的集中趋势应选择用
A 算术均数
B 极差
C 变异系数
D 几何均数
E 中位数
119. 一组数据成负偏态分布,描述这组数据的的集中趋势应选择用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E 标准差
120. 一组数据成偏态分布,描述这组数据的的离散趋势最好选择用
A 四分位数间距
B 方差
C 变异系数
D 极差
E 标准差
121. 一组数据均同乘(同除)一个常数(不为0或1的数)后
A 均数不变
B 标准差不变
C 中位数不变
D 变异系数不变
E 以上都变
122. 一组数据均同加(或同减)一个常数(不为0的数)后
A 均数不变
B 标准差不变
C 中位数不变
D 变异系数不变
E 以上都变
123.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
A 极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E 均数
124. 比较两组均数相差很大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的指标应选用
A 极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E 方差
125. 描述一组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时应选择用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E 标准差
126. 描述数值型变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 方差
C 四分位数间距
D 变异系数
E 标准差
127. 要比较一组大学生和一组幼儿园儿童身高的变异程度时,应选择
A 标准差
B 方差
C 极差
D 变异系数
E 四分位数间距
128.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用于衡量单位不同资料的变异程度
B 可用于衡量均数相差悬殊不同资料的变异程度
C 变异系数是无单位的
D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E 变异系数一定大于1
129.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 0和0
B 1和0
C 0和1
D 1和1
E 以上都不对
130. 用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下列哪种分布的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A 正态分布
B 对称分布
C 任意分布
D 正偏态分布
E 负偏态分布
131.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1.96σ的面积为
A 95%
B 99%
C 47.5%
D 49.5%
E 97.5%
132. 标准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0到2.58的面积为
A 95%
B 99%
C 47.5%
D 49.5%
E 97.5%
133.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1.96σ到μ+1.96σ的面积为
A 95%
B 99%
C 47.5%
D 49.5%
E 97.5%
134. 标准正态曲线下,下列哪个u值范围所对应横轴上的面积为98%
A -1.64~1.64
B -1.96~1.96
C -2.33~2.33
D -2.58~2.58
E -1.95~+∞
135. 对数正态分布是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对称分布
D 正态分布
E 有可能是以上任何一种分布
136. 若某项指标仅以过低为异常,且呈偏态分布,则99%参考值范围为
A P1~+∞
B -∞~P99
C P1~P99
D P0.5~+∞
E P0.5~P0.5
137. 标准正态分布,单侧u0.01值为
A 1.96
B 2.58
C 2.33
D 1.64
E 1.67
138. 标准正态分布,u≥2.58的概率为
A 0.01
B 0.025
C 0.005
D 0.05
E 0.015
139. 在一般人群中,某指标不在该指标μ±2.58S内的人理论上在该人群的比例为
A 2.5%
B 5%
C 1%
D 0.5%
E 1.5%
143. 在同一个总体随机抽样时,当样本量增大时,一般情况下
A 标准误变小
B 标准差变小
C 标准误变大
D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变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变小
144. 下列关于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均反应研究对象个体的离散程度
B 两者均反应固定样本量的样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C 两者均反应抽样误差的大小
D 两者的大小均不受所抽样本的样本量大小影响
E 计算参考值时要用标准差,计算可信区间时要用标准误
145. 对一个固定总体进行抽样时,以列哪种方法可以使抽样误差减少
A 增大样本量
B 减少样本量
C 减少样本的标准差
D 增加样本的标准差
E 以上方法都不行
146.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α=0.05),当|t|>t0.05,(ν)时
A 接受检验假设
B 接受H0
C 接受无效假设
D 接受原假设
E 接受备择假设
147.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α=0.05),当|t|>t0.05,(ν)时,统计结论为
A 两样本均数不同
B 两样本均数相同
C 两总体均数不同
D 两总体均数相同
E 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148.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零假设是
A 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 两总体均数相等
E 以上都不对
149.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α=0.05),当“拒绝H0,接受H1”时,P值越小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两样本的均数差别越小
D 两总体的均数差别越小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50. 当以下什么情况下, 进行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时可用u检验代替t检验
A 两样本均数较大时
B 两样本方差齐时
C 两样本均数相近
D 两样本的样本量校大时,比如均大于50或100
E 不需要条件
151. 增加样本量时
A 只第一类错误增大
B 只第一类错误降低
C 只每二类错误增大
D 只第二类错误降低
E 两类错误同时降低
152. 检验效能是指
A α
B 1-α
C β
D 1-β
E 以上都不对
153. 第一类错误是指
A 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B 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 拒绝实际成立的H1
D 接受实际成立的H0
E 以上都不对
154. 第二类错误是指
A 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B 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 不拒绝实际不成立的H1
D 不拒绝实际不成立的H0
E 以上都不对
155. 以下何种情况进行单侧检验
A 已知A药肯定优于B药
B 当不能明确是A药好,还是B药好
C 已知A药一定不会比B药差
D 已知A药与B药差不多
E 以上都不行
156. 在配对t检验中
A 差值的均数一定为0
B 差值的方差一定为0
C 差值的总体均数一定为0
D 差值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一定包含0
E 当不拒绝H0时,差值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一定包含0
157. 要进行配对t检验时,要求
A 两样本方差齐
B 两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C 两样本量均必须大于50
D 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
E 不需要以上任何条件
158.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变量变换的目的可能是
A 减少第一类错误
B 增加可比性
C 提高统计效率
D 使方差变齐
E 以上都不对
159.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必然有
A SS组内
B MS组间
C SS总=SS组间+SS组内
D MS总=MS组间+MS组内
E 以上都不对
160. 在进行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时,如果两组数据方差齐,可考虑用的方法有
A 方差分析
B t检验
C t’检验
D 方差分析和t检验
E 以上都不对
161.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引起数据变异原因有
A 组内因素和组间因素
B 处理因素和配伍因素
C 随机(误差)因素和配伍因素
D 配伍因素、随机(误差)因素和处理因素
E 处理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
162. 方差分析中,当P≤0.05时,下结论为
A 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相等
D 各总体均数都相等
E 各样本均数都相等
163. 方差分析中的条件
A 必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B 各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
C 方差齐
D A、B、C三个都是
E A、B、C三个都不是
164.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原理是将总变异分成几个部分
A 2
B 3
C 4
D 1
E 5
165. 若某地老年人口的比重比标准人口的老年人比重小,那么甲地标准化后的高血压患病率比原来的率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一定不等,有可能比原来高,也有可能比原来低
E 不能确定
166. 率的标准化时,所选择的标准人口是
A 选择有代表性、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为标准
B 以比较的两组资料各部分之和作为标准
C 以比较的两组资料中任选一组资料作为标准
D A、B、C三种选择都可以
E A、B、C三种选择都不行
168. 四格表χ2检验的自由度一定为
A 0
B 1
C 2
D 3
E 4
169. 四格表χ2检验用于
A 两个均数比较
B 两个率比较
C 率的统计描述
D 多个率的比较
E 以上都不对
170. 用一般四格表计算公式的条件是
A 实际数均≥5
B 理论数均>5
C 理论数≥5和样本总例数≥40
D 理论数≥5和样本总例数<40
E 以上都不对
171. 用校正四格表χ2检验计算公式的条件是
A 实际数均≥5
B 理论数均>5
C 实际数≥5和样本总例数≥40
D 有出现5>理论数≥1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
E 以上都不对
172. R×C表χ2检验自由度为
A 1
B R+C-1
C R×C-1
D (R-1)(C-1)
E 以上都不对
173. 大样本时,两样本率比较时
A 只能用两样本率比较的u 检验,不能用χ2检验
B 只能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 检验,不能用χ2检验
C 只能用χ2检验,不能用两样本率比较的u 检验
D 两样本率比较的u 检验和χ2检验都不行
E 两样本率比较的u 检验和χ2检验都可以
174. 两个样本率比较,设α=0.01,当χ2>χ20.05 ,则
A 可认为两个样本率不同
B 可认为两个样本率相同
C 可认为两个总体率相同
D 可认为两个总体率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175. 四个样本率比较,设α=0.01,当χ2>χ20.01 ,则
A 可认为各样本率不同
B 可认为各样本率不全相同
C 可认为各总体率不同
D 可认为各总本率不全相同
E 可认为各总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76. 四个样本率比较,样本总例数为100,作χ2检验,其自由度为
A 1
B 99
C 96
D 4
E 3
177. 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1,分析时
A 就不能作四格表χ2检验
B 就必须用校正四格表χ2检验
C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χ2检验
D 一定可作一般四格表的χ2检验
E 只能用精确概率法
178. 两个样本率比较,设α=0.01,当χ2>χ20.01 ,则
A 可认为两个样本率不同
B 可认为两个样本率相同
C 可认为两个总体率相同
D 可认为两个总体率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179. 4个样本率比较,有1个理论数小于5 大于1,其它都大于5
A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χ2检验
B 就必须用校正χ2检验
C 用一般行×列表χ2检验
D 可对邻近的行或列进行合理的合并
E 只能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180. 秩和检验要求的条件是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成正态分布
D 方差齐
E 以上都不对
181. 非参统计与参数统计相比较,优点是
A 统计效率高
B 容易计算
C 适用范围广,不限于资料的分布
D 结果更可靠
E 以上都是
182. 下列何种非参统计方法用于随机区组设计的资料
A H检验
B Friedman秩和检验
C Wilcoxon秩和检验
D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E K-W检验
183.在线性相关分析中,已知r=1则一定有
A b=1
B b=0
C a=1
D SS剩余=0
E SS剩余=SS总
184. 相关分析时,要求
A X、Y均服从正态分布
B X服从正态分布
C Y服从正态分布
D X、Y均服从对称分布
E 以上都不对
185. 在双变量正态分布的相关回归分析中,r和b的关系是
A r值增大,b值也增大
B r值减小,b值也减小
C r值增大,b值减小
D r值减小,b值增大
E r值是正值,b值也是正值
186.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A r≥1
B r≤1
C r≥-1
D r≤-1
E 1≥r≥-1
187. 两随机变量作相关分系,相关系数r=0.98,则认为
A 存在因果关系
B 存在线性关系
C 存在高度紧密的线性关系
D 尚需作假设检验,才能确定两变量间有无线性相关
E 存在数量关系
188.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
A 各观察点与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和最小
B 各观察点与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各观察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D 各观察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 以上都不对
189. 回归系数b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A n
B n-2
C n-1
D n-3
E 2n-1
190. 两组资料中,回归系数b较大的一组
A r较大
B r较小
C 直线更陡
D 两变量关系越密
E 两变量关系越不密切
191. 直线回归分析中,对回归系数作假设检验,其目的是
A 检验两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
B 检验曲线拟合的好坏
C 检验回归系数b是否为0
D 帮助判断是否有异常值
E 检验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
192. 比较某地区某年两种疾病的人数多少,可绘制
A 条图
B 圆图
C 直方图
D 线图
E 半对数线图
193. 要描述某医院某年肝癌病人的病理分型的构成,宜绘制
A 条图
B 圆图
C 直方图
D 线图
E 半对数线图
194. 要描述某地某年成年女性的体重分布,宜绘制
A 百分条图
B 统计地图
C 直方图
D 线图
E 散点图
195.所谓流行病学是指
A 研究人群中常见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B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C 医学的一门方法学
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E 研究疾病流行的医学科学分支
196.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病人
B 健康人
C 健康携带者
D 人群
E 健康与疾病
197.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理论法
D 横断面调查
E 病例对照研究
198.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 地方病
B 慢性病
C 疾病与健康状况
D 传染病
E 地方病与传染病
199.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流行病学
A 研究疾病病因学
B 不涉及疾病的诊断
C 不开展临床试验
D 不涉及疾病治疗
E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与健康状况
200.所谓疾病分布是指
A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 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 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 地区、人群和长期变异
E 地区、人群和时间分布
参考答案
101.B 102.E 103.E 104.C 105.B 106.C 107.A 108.C 109.C 110.D
111.B 112.B 113.C 114.A 115.D 116.B 117.A 118.A 119.C 120.A
121.D 122.B 123.C 124.D 125.C 126.A 127.D 128.E 129.C 130.A
131.C 132.D 133.A 134.C 135.A 136.A 137.C 138.C 139.C 140.B
141.D 142.C 143.A 144.E 145.A 146.E 147.C 148.D 149.E 150.D
151.E 152.D 153.A 154.D 155.C 156.E 157.D 158.D 159.C 160.D
161.E 162.A 163.A 164.B 165.A 166.E 167.E 168.B 169.B 170.C
171.D 172.D 173.E 174.E 175.E 176.E 177.C 178.D 179.C 180.E
181.C 182.B 183.D 184.A 185.E 186.E 187.D 188.B 189.B 190.C
191.E 192.A 193.B 194.C 195.B 196.D 197.A 198.C 199.E 200.E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