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考点】2020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考点:传染病的现场调查
2020年01月06日 来源:来学网第一节 传染病的现场调查
一、传染病暴发调查
暴发的定义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发生较多(或大量)同类患者。对于不同的传染病,构成暴发的病例数量不同。
(一)调查目的
1.确定疫情性质 即确定何种已知传染病或原因不明疾病。
2.查清危害程度 即三间分布情况及疾病本身严重程度。
3.查明病因和影响因素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等。
4.确定高危人群 范围和数量。
5.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控制疫情,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二)调查方法
1.描述性研究 对疫情进行描述。小规模暴发,应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较大规模暴发时,可抽样调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分析。
2.分析性研究 常用于暴发原因的分析验证。病例对照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最常用方法。
3.实验性研究 常用于原因调查、措施效果评价。
(三)调查内容与步骤
(四)暴发调查常用调查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病死率、感染率、构成比、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比值比(OR)等。
(五)调查表设计
基本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已采取的防疫措施、转归、最终诊断、分析与小结、调查人、调查日期等。不同疾病也略有不同。
(六)标本的收集、送检和保存方法
科学合理地采集、保存和运送样品或标本,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正确判读和分析实验结果,将现场调查结果和实验室结果密切结合,有利于更科学合理地分析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
不同微生物,需要采集的样品和采样要求各异。
(七)资料统计分析
1.资料整理 查看所有个案调查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诊断是否正确;
2.描述分布 对疫情全貌及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发病地区及是否具有某种生活习惯或经历等分组。
3.确定流行类型 一次同源暴露、多次暴露、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4.暴露日期推算
根据最短、最长潜伏期可推算出暴露日期,一次同源暴露的第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或最后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就是大概的暴露日期。
暴发曲线一般呈对数常态分布,故通过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可计算平均潜伏期,进一步推算出暴露日期。
5.流行因素分析
(1)对计算出的各组率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进行检验,以确定这种差别是否由于抽样误差所致。
(2)对比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病例发生情况,形成暴发原因的假设。如饮用某一水源、食用某一地点或某种食物、居住在某一环境人群罹患率高于其他人群。
(3)病例对照研究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暴露者的比例,并由此估计暴露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常用指标OR值。
(4)队列研究资料可分析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及由于暴露增加或减少的发病率(死亡率)数值。常用指标RR。
(5)通过检测可疑环境标本、患者生物标本,病原学上的一致性,来进一步证实食物、水在暴发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及患者间的传播关系。
(八)调查报告提纲撰写及主要内容
暴发调查结果应及时总结,写出书面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简明扼要,一般包括疫情性质及发生地等。
2.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经过 包括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的单位或个人、发现的渠道、报告的主要内容、接报时间、接报单位等。
3.发病经过及三间分布 包括首例患者情况,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患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等。
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5.流行因素分析 包括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患者之间的传播关系等调查结果、采用的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过程。
6.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估
7.经验教训提出建议
二、传染病个案调查
指对单个病例及其家庭、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调。
(一)调查目的
1.核实发病日期,进一步明确诊断,必要时采取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
2.确定疫源地范围。
3.追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4.调查并登记、管理密切接触者。
5.对病家/疫源地提出并落实控制措施。
6.为掌握疫情,描述传染病分布和疾病监测提供基本资料。
(二)调查内容及调查表
个案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制定专用的调查表。其基本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采取的防疫措施、转归、最终诊断、分析与小结、调查人、调查日期等。不同疾病略有不同。
(三)调查方法
1.询问
2.现场观察 对疫源地的环境,可根据不同病种进行调查和观察。观察目的是了解患者发病的具体环境,继续传播的可能性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不同病种采集不同的生物标本。通过调查,拟发现可疑传染来源以及该病再传播的潜在发病危险,从而采取紧急措施。
三、居民漏报调查
(一)调查目的
校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准确掌握疫情真实动态,了解漏报的原因,区分就诊漏报与漏诊漏报,从中寻求减少各种漏报的方法。
(二)调查内容
首先确定调查的传染病种类。对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就诊诊断、未就诊原因等进行询问调查,区分就诊漏报与漏诊漏报。
(三)调查方法
一般采取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把调查地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片,每片抽查若干地段(乡),每个地段(乡)抽查若干个居委会(村)。
抽样人数与当地传染病总发病率有关,要求能查出100例以上法定传染病。例如某地传染病总发病率为2000/10万,我们希望查出100例传染病患者,用100除以发病率,即需要调查5000人。
(四)调查指标确定
计算某病漏报率、估计发病率、总漏报率、漏诊率、迟报率。
(五)调查表设计
可设计为集体调查表。表中应注明被调查区、县、街、乡,调查日期等。调查表中应包括编号、户主姓名、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所患疾病、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诊日期、就诊单位、未就诊原因、备注。每张调查表应记录调查者、调查日期。
(六)调查步骤
完成调查设计 确定调查地区,了解该地区总人口数、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
对调查进行质量控制,统一标准(如诊断标准等);
培训调查员;
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情况修订调查计划;
调查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七)资料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指标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由于抽样误差存在,对这种抽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八)报告提纲撰写和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对今后此项工作的建议。
四、感染率调查
地区范围较小或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可选用普查;
一般传染病及地区范围大可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样本大小取决于预期感染率和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预期感染率高,样本可以小一些,要求精确性高则样本要大一些。
一般需要采血、血液涂片(疟疾)或粪便检查等。同时调查患病史、患病时间、预防接种史、接种时间、针次。
五、其他调查
如携带率调查;病原型别、毒力及耐药性调查;对某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种类及病原体携带调查;评价防疫措施效果;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预测疫情等。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