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习题】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必做考点题(7)

2019年10月18日 来源:来学网

  【例 1】(2019 联考)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手段。数据是记录人类行为的工具。靠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做一个预测和参考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但是,人际的沟通和交流不该因为大数据技术而遭弃,而过于依赖大数据的预测和推理,放弃人际沟通过程,必然产生人际沟通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B.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C.大数据不应弱化人际沟通

  D.大数据影响人的自由意志

  【解析】1.问“旨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关注重点词语,另一方面,把握行文脉络。“大数据是……人类行为的工具”引出“数据”这一话题,“靠大数据技术……成果”指出大数据带来的好处,“但是”表转折,转折之后强调不能因为出现了大数据技术就阻碍了人际的沟通,后文具体展开说明大数据如何阻碍人际沟通与交流,加强论证了转折之后的观点。文段重在强调大数据不能成为阻碍人际沟通交流的屏障,对应 C 项。

  A 项:“重要工具”对应“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 项:(1)转折后论述的是大数据不能成为阻碍人际沟通交流的屏障,选项与转折后的内容不一致,感情色彩也不相符;(2)“越来越重要”无中生有,排除。

  D 项:(1)对应“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为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2)选项未论述清楚如何“影响”,C 项回答了这个问题,故排除 D 项。

  【选 C】

  【例2】(2018联考)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不祥的预言:过多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终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进万物,万事万物皆逃不脱。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称颠覆了黑洞——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他的方程式表明:黑洞不会永存。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但是,有一个障碍:按照霍金的估算,黑洞崩塌时散出的辐射是随机的,落入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信息”大部分将被抹掉。这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原则:时间是可以扭转的,黑洞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重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霍金发现了一条可以逃出黑洞的线索

  B.黑洞终将“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

  C.霍金的研究结果彻底推翻了关于黑洞的预言

  D.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却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2.问“主旨是”,为中心理解题。开篇论述“最不祥的预言”,冒号引导解释说明,之后的内容可以略读,“直到 40 年前霍金博士……辐射和微粒”指出霍金博士颠覆了黑洞理论,“但是”表转折,重点关注转折之后的内容,“有一个障碍”强调虽然黑洞不会永存,但是存在一个障碍,后面的冒号具体解释障碍是什么,仍然可以略读,锁定 D 项,“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对应转折前,不是重点,重点在后半部分,“挑战”是“障碍”的同义替换。

  A 项:整个文段并未提及“逃出黑洞”相关的内容,无中生有,排除。

  B 项:对应“一段时间之后……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 项:(1)对应“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

  (2)文段为“可能是彻底推翻了”,而选项为“彻底推翻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选 D】

  【例3】(2017联考)

  超过一半的人要求将有意义和创意的网络词汇收入词典,代表的是对网络词汇的肯定与重视。但在今天,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毕竟,相较于传统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网络词汇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比如,传统汉语中的新词一般是通过入选词典而被加以确认,从而逐渐被推广、使用,然而网络词汇更多源自自发式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们对网络词汇需要有开放的态度

  B.网络词汇相较于传统词汇没有生命力

  C.将某些网络词汇纳入词典,确有必要

  D.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要谨慎对待

  【解析】3.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超过一半的人……肯定与重视”引出别人的观点,“但”表转折,转折之后提出问题“是否非得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相较于传统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的不同”说明作者回答了转折之后的问题,他持否定、不赞同的态度,认为不一定非得纳入词典。后文两个“比如”为举例子,虽然非重点,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表达出重视网络词汇不是非得将其纳入词典,对应 D 项,“谨慎对待”特别符合公务员说话的逻辑,比如问“今天到底能不能办这件事”,回答“到底能不能办这件事,我们还是要谨慎对待的”。

  A 项:(1)未提及“纳入词典”这一问题;(2)“开放的态度”无中生有,排除。

  B 项:(1)“没有生命力”对应“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为例子的内容,非重点;(2)例子中为“不少网络词汇”,意为绝大多数,不是 100%,而 B 项直接替换为“网络词汇……没有生命力”,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文段转折后强调“不是必须”,选项“确有必要”与文意相悖,排除。

  【选 D】

  【例4】(2019山东)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短视频与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B.短视频和纪录片都具有记录功能

  C.短视频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D.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

  【解析】4.问“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重点词和行文脉络要两手抓。开篇引出话题“短视频”,指出短视频和纪录片有类似的功能,“但是”“却”表转折,强调短视频可以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整体风貌”具体展开论述,解释说明短视频如何记录时代的整体风貌,加强论证转折后的观点。文段重在强调短视频可以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对应 C 项。

  A 项:反推该项,文段应为并列结构,而原文为转折结构,故排除。

  B 项:对应“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 项:对应“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为转折前或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选 C】

  【例5】(2018江苏)

  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但实际上,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也可能在人群拥挤时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可能被他人围绕,却因为渴望某种联结而不可得,于是感到孤独;而独处则是一种客观状态,是“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建立联结是避免孤独的重要途径

  B.人类孤独感产生的真正心理机制

  C.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联系

  D.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之间的关联

  【解析】5.问“主要说明”,为中心理解题。开篇先论述别人的观点,“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即这个人可能在独处,“但实际上”表转折,强调孤独的感觉和人是否独处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引导解释说明,之后通过并列结构说明什么是孤独,什么是独处。后文为解释原因,非重点,加强论证转折后的观点,强调一个人有孤独感和是否独处没什么联系,对应 C 项。

  A 项:(1)“联结”对应“因为孤独……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为原因解释的内容,非重点;(2)文段未论述如何避免孤独,排除。

  B 项:“真正心理机制”对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为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 项:对应“因为孤独来自于……‘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为原因解释的内容,非重点,排除。【选 C】

知行者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知行者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知行者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知行者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